起名网 揭秘惊蛰民俗文化 惊蛰的传说 正文

揭秘惊蛰民俗文化 惊蛰的传说

  惊蛰是中国民俗中二十四节气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节气,在民间,关于惊蛰节气也有着许多有意思,值得给大家分享的民风民俗,相信有人会听说过惊蛰要吃梨的习俗吧,那今天就是看看惊蛰为什么要吃梨呢?由来是什么?  问:惊蛰为什么吃

  惊蛰是中国民俗中二十四节气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节气,在民间,关于惊蛰节气也有着许多有意思,值得给大家分享的民风民俗,相信有人会听说过惊蛰要吃梨的习俗吧,那今天就是看看惊蛰为什么要吃梨呢?由来是什么?

  问:惊蛰为什么吃梨?
  答:惊蛰吃梨可润燥。

  惊蛰是立春之后的另一个节气,天气开始转暖,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开始苏醒,而农耕时期惊蛰一到农民就开始准备春耕了。这时人们要开始在饮食上进行调整,才能让身体适应接下来的劳作。所以传统的饮食习惯中,有惊蛰吃梨这一习俗,因为吃梨可以润肺健脾,滋阴清热,有益于身体健康。

  惊蛰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加之一些细菌、病毒开始活动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梨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喉化痰之功效,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食用时可采取生梨去核去皮后榨汁、生梨去核后蒸熟、切片后与冰糖、银耳等一起煮水等方式,川贝炖梨对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惊蛰为什么吃梨
  1、民俗传承
  梨,唯一在二十四节气(惊蛰)中占一席之地的水果,古人称梨为“果宗”。现在我们吃梨,通常是洗净就吃。但在古时,尤其在唐朝,梨是要蒸着吃的。无论生吃或熟食,惊蛰日吃梨,是一种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

  2、天气因素
  惊蛰时期,天气明显变暖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效果。早上起来或饭后,一人一只,能明显解除咽喉干、痒痛、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有的家长借机还要给子女们讲一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3、吃梨寓意
  惊蛰吃梨主要是北方的民间习俗,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而在北方,山西梨的名气最大,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而且每年惊蛰时期,山西地区还会举行传统的梨花庙会,据碑文记载起源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还有唐代梨树存活至今者数株。

  4、吃梨由来
  关于惊蛰吃梨的起源,无法考证,但是祁县民间却有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小结: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提供的有关惊蛰的民俗内容,大家看完对于惊蛰为什么吃梨的说法有没有了解了呢?

揭秘惊蛰民俗文化 惊蛰的传说

  

《揭秘惊蛰民俗文化 惊蛰的传说》来源于网络。本文任何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建议,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地址: https://www.qiming0.com/article/21861/2148281.html

相关推荐

2019年5月份的男孩姓植 起什么名字好 2019年几月份生男孩

5月别称仲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民间习俗认为,仲夏重午日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重午遍地皆药。那么在5月份出生的男孩起什么名字好呢?起名网通过周易起名为您精选出以下5月份植姓男孩美名植义准 植佩珍 植苏继 植渝舰 植保喜 植家韶 植博瀚 植峰欢 植迁瑛 植喜升植开瀚 植哲瑞 植刚瑞 植凌银 植川响 植丁实 植峰祯 植发水 植一恩 植达
2019年5月份的男孩姓植 起什么名字好 2019年几月份生男孩

给寅时猪年出生的吉姓男孩起名取什么名字好 猪年酉时出生的男孩

吉姓男孩出生在寓意着吉祥富饶的金猪年寅时起名怎么取,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寅时生人【03:00-05:00出生】父母兄弟妻子多克,离祖方好,初限平平,末限发财,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三,三十九,四十九,六十六岁,主得血气之疾,过此九十六岁之寿。论寅申巳亥时寅申巳亥四字强 为人聪慧近文章 时正弟兄三四个 时初时末也成双父母无刑多倚靠 荣华贵显坐高堂 若得父母双全在 
给寅时猪年出生的吉姓男孩起名取什么名字好 猪年酉时出生的男孩

叶姓宗祠八言以上通用联来源是哪里? 关于叶姓的来源

叶姓宗祠八言以上通用联:婺邑肇家声,芹香桂馥;潜山绵世泽,水远山高。此联为叶剑波撰安徽省庐江县玉皇庙叶氏宗祠联。联中“婺邑”,即指婺源、潜川,均为地名。介节如山,显冠裳于累叶;清平似水,兆科甲于榴花。上联典指叶顒(前句)、叶涛(后句)。下联典指叶直(前句)、叶祖洽(后句)。著述成一家,共仰泰山北斗;生死无二志,足征赤胆忠心。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叶适事
叶姓宗祠八言以上通用联来源是哪里? 关于叶姓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