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京族哈节,传说中的哈节习俗是这样的 正文

京族哈节,传说中的哈节习俗是这样的

  很多人都认为少数民族的节日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果然没错,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京族,他们最具特色的节日就是哈节,其实就是唱歌的意思,整晚整晚的唱歌跳舞,可能有一些朋友不是了解的很清楚,今天,小编就带你去看看京族的哈节是怎

  很多人都认为少数民族的节日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果然没错,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京族,他们最具特色的节日就是哈节,其实就是唱歌的意思,整晚整晚的唱歌跳舞,可能有一些朋友不是了解的很清楚,今天,小编就带你去看看京族的哈节是怎么样的吧。


  京族哈节
  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是每年一度的哈节。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虽日期各异,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

  节日历史
  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目前在广西京族三岛广为流传的传说是:传说四、五百年前,北部湾岸边的白龙岭下,有一条巨大的蜈蚣精,在此吃人翻船,兴风作浪。一日有位神仙化作乞丐,搭船过海,船驶到蜈蚣精洞口,当船主要把乞丐推下海时,神仙把事先煨得滚烫的大南瓜塞进蜈蚣精口里,蜈蚣精吞下大南瓜,烫得直打滚,尸断三截,随波逐流成为氵万尾、巫头、山心“京族三岛”,头部漂流至越南成为氵万柱岛,附近居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于是京族人把大仙尊奉为“镇海大王”,立庙祀之,每年都到海边迎接“镇海大王”来享祭,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

  活动过程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2]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锣鼓声中常有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歌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有多人共跳此舞,则满眼烛光闪烁,美丽动人。

  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演进,京族哈节是京族传统文化京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基本形式

  主要活动
  节前准备
  哈节前,京族人家家户户打扫门亭,里里外外布置一新,哈节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哈亭内外,举行迎神、祭祖和“唱哈”等活动,非常热闹。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其建筑形式古朴、美观、繁简各异。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吉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子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习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较大型的哈亭内,祭祀场地两侧设有阶梯形的宾客坐席,这是专供村里辈份最高、为修建此哈亭和筹办哈节捐资捐物者所设立的。座次的顺序,也是以贡献功绩的大小从高到低论定。

  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节日活动历时三至五天,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整个节日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迎神
  在“唱哈”前一天,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遥遥迎神,把神迎进哈亭。把所养的“象”(其实就是猪)赶到哈亭绕行三周。然后留到半夜杀掉,由主持“哈节”活动的头人组织参加“哈节”乡饮,听哈的人(即有资格入席的人按先后次序登记在本子上,每年轮到排在最前的一定人数,为“哈头”筹办祭品。)各养一头大猪,养时要把猪洗得白白净净,不得弄脏,也不能咒骂,称为“养象”.到了节日,看哪个养的猪最大就选他的,这头猪用以祭神之后,只分八斤猪肉分给众人吃,其余的由“养象”户自行支配。

  祭神
  祭神的具体时间为节日的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祭祀仪式开始后,首先由主祭者带领人们迎接来自海上、天宫各位神灵、祖先进入神位,读祭文,紧接着向诸神敬酒和献礼。在祭祀之后进行娱神的过程中,表演内容不但穿插了人们喜闻乐见、反映生活情趣的古诗词演唱、历史故事说唱等,还要唱“进香歌”、跳“进香舞”、“进酒舞”、“天灯舞”等。

  (1)《进酒舞》
  舞者在劝慰神灵饮酒的《进酒舞》中,反复以双膝微颤的三角步进退往复于神案前,同时双手在胸前表演从小指依次轮指带动手腕转动的“轮指手花”和两手互绕、手指轮转拉开的“转手翻花”等柔美舞姿,以表达京族少女对诸神的爱戴和崇敬。

  (3)《灯舞》
  在《灯舞》中,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载歌载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是群舞,一片烛光闪烁,煞是好看。《灯舞》的结束开启了亭内外人们与咏队歌声的闸门,如潮的歌声此起彼伏,还逐渐加入着由近及远的人声和笑声,形成一曲曲人间的祥和之音飘向广阔的夜空。

  入席听哈
  祭神毕,入席饮宴与听哈,称为“坐蒙”(又称“哈宴”),每席六至八人酒肴除少数由“哈头”供应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备,每餐由入席人轮流出菜,且边吃边听“哈妹”唱歌。妇女只是捧菜上桌,不能入席坐。妇女、儿童均在“哈亭”外边听歌。“唱哈”是“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即一个男子叫做“哈哥”,又称“琴公”,两个女子叫做“哈妹”,又称“桃姑”.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间,手里拿着两块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摆着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边地上,两手敲打竹制的梆子和之。“哈妹”每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合一伴奏,直到主唱的“哈妹”困倦了,转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唱哈”要连续进行三天。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送神
  “唱哈”完毕就送走了神灵。送神时必须念《送神调》,还要“舞花棍”.送神后整个“哈节”的仪礼便结束了。

  哈节期间人们还进行其他活动,不善唱歌的男子们也不甘于让姑娘们专美于前。于是,斗牛、比武、角力竞赛等也随之展开,成为哈节上极富特色的重要节目。

  传承价值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每年都隆重庆祝,以祭祀神灵、团聚乡民、交际娱乐为主要内容。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演进,京族哈节是京族传统文化京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了解京族哈节迎神、祭神、唱哈、乡饮、送神的全部过程,从中可解读哈节作为海洋文化的积淀。

  这么有特色的一个节日是不是听着都很有意思呢,除了哈节,京族还有更多的民族特色在等你去挖掘呢,有时间可以去游玩额。

京族哈节,传说中的哈节习俗是这样的

《京族哈节,传说中的哈节习俗是这样的》来源于网络。本文任何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建议,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地址: https://www.qiming0.com/article/21696/5235691.html

相关推荐

董姓女宝宝起名有哪些好字? 董姓起名

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颛顼后裔董父精于饲龙,很得帝舜的赏识,故赐董父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姓女宝宝名字董雅义 董洋璇 董依贤 董庆群 董泽珊 董吉岚 董友然 董霞敏 董肖文 董心连 董巧美 董波丰董喜银 董星一 董香轩 董凤鸣 董喜侠 董永妍 董晨子 董芳意 董建兰 董钰芹 董希然 董珊川董思希 董晨婧 董元琴 董银兰 董剑根 董启竹 董妙迪
董姓女宝宝起名有哪些好字? 董姓起名

司空姓男宝宝起什么名好记? 司空是姓吗

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名,相传帝少昊时就已设置,专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据说大禹就担任过帝尧时的司空。司空姓男宝宝名字司空姓单字名字司空林 司空奇 司空易 司空来 司空咏 司空岩 司空启 司空坤 司空昊 司空朋 司空艺 司空昭 司空威司空营 司空章 司空高 司空伦 司空庭 司空晔 司空融 司空宪 司空励 司空璟 司空骏 司空颜 司空尚司空劭 司空丞 司空如 司空燃 司空汀 司空弦 司空
司空姓男宝宝起什么名好记? 司空是姓吗

属猪年练姓五行缺木的男孩起名怎么取 属猪五行缺木的男孩名字

2019的金猪年里,练姓的宝宝如果五行缺木,如何通过周易起名来弥补这一属性的缺少?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 骨骼修长, 手足细腻, 口尖发美, 面色青白。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 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 质朴无伪。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 头发稀少, 性格偏狭, 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 项长喉结, 肌肉干燥, 为人鄙下吝啬。
属猪年练姓五行缺木的男孩起名怎么取 属猪五行缺木的男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