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姓氏起源:
姓氏的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氏也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
姓氏主要来自:1、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2、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3、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4、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关于庞氏的姓氏来源说法如下:
暂无数据。
庞氏迁徙分布: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政治需要、战乱逃难、经济谋生、改朝换代、避讳改姓、复姓改单姓等原因有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于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的同时,也改变着姓氏的分布。
庞姓的迁徙分布主要有:

古庞乡今无从考,春秋以前庞姓于史书鲜见。战国时魏国有庞涓,赵国有庞火爰,西汉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庞真。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庞姓人达十六人,如庞参、庞俊父子为河南缑氏(今偃师)人,庞萌为山阳(治所在今山东金乡)人,庞雄为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北)人,庞奋为辽东属国都尉,庞德公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这些史实表明,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庞迪,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庞淯。可见此际庞姓已播迁于四川、甘肃等地。两晋南北朝时,庞姓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庞姓南安郡望、南阳郡望、始平郡望、谯郡郡望。隋唐之际,庞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以其为主源向四周扩散,如陕西之榆林、泾阳,山西之太原、代县、太谷、平遥,山东之菏泽,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寿县均有了庞姓人定居,并有一支庞姓入迁浙江泉州。宋元之际,由于中原一带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渐多,使得庞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广,并有一支入迁广西北流,后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庞籍入朝为相,并子孙显贵当朝,使得山东庞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明末清初,满清军队屠川,川籍庞姓避逃于云贵高原。而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庞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间以后,山东庞姓有闯关东到东北者,亦有华东、华南之庞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
庞姓历史名人:
庞涓:战国时魏国人。与孙膑同学兵法,仕魏惠王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膑入魏,施以刖刑,后膑设计得归,为齐威王师,后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出师直走大梁,涓闻之,去韩而归,与孙膜战于马陵道。膑使人砍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涓夜至,齐伏兵起,万弯俱发,庞涓战败,自刭而死。
庞统:字士元。汉未襄阳人。弱冠往见司马徽,徽有知人名,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统叔德公称之为凤雏。刘备领荆州,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劝备取蜀,进军锥县,中流矢卒。年36岁。
庞安时:字安常。宋朝薪州薪水人。少从父学医,年未20通黄帝扁鹊医书。著有《难经辨》、《伤寒总病论》、《本草补遗》等。
庞雄:字 汉。广东吴川人。早年投入新军,直认革命不讳,宁死不屈,遂遇害。年20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72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