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姓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马姓有白眉堂、宝善堂、报本堂、藏拙堂、诚忍堂、诚善堂、齿德堂、崇德堂、崇伦堂、纯德堂、存德堂、大测堂、德润堂、德兴堂、睇眩堂、惇(敦)远堂、惇(敦)悦堂、惇叙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伏波堂、扶风堂、公明堂、光裕堂、怀德堂、怀远堂、回异堂、会文堂、继述堂、监兹堂、绦纱堂、绛帐堂、交怀堂、精忠堂、敬承堂、敬慈堂、静业堂、聚米堂、聚真堂、刻鹄堂、乐真堂、培厚堂、亲睦堂、青云堂、善述堂、世德堂、世茲堂、书诚堂、树德堂、四维堂、四泽堂、驷德堂、体仁:堂、铜柱堂、味古堂、文英堂、五常堂、晞肱堂、孝后堂、孝思堂、衍庆堂、一本堂、贻谷堂、余庆堂、玉燕堂、裕本堂、志诚堂、志华堂、中和堂、忠孝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东汉扶风茂陵人马援( 公元前13- 公元49),曾任伏波将军。他率军南征交趾,得胜后汉武帝立铜柱以表其功。他的子孙因此以“伏波”“铜柱”为家族堂号。
马援有两个侄儿,平时爱讥笑和议论别人,马援写信教育他们,说“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后来两个侄儿就以“刻鹄”作为座右铭,他们的子孙以“刻鹄”作堂号。
东汉光武帝亲征隗嚣至漆县( 今陕西彬县),各将临皆以为王师重要,不宜深人险阻。光武帝召马援问策,马援将米聚积如山谷状,指画形势,向光武帝与众将讲解如何破敌之策。光武帝采纳了马援之策,果然打败隗嚣。马援子孙或以“聚米”为家族 堂 号。

马援侄孙、经学家马融(79--166),他的弟子常常达到千余人。他在教室里挂设绛色的纱帐,前边讲课,后列女乐,弟子们都专心听讲。他的子孙以“绛纱”“绛帐”为家族堂号。
汉末襄阳宜城(今属湖北)有5 兄弟:老大马静,字伯常;老二马通,字仲常;老三马季,字叔常;老四马良,字季常;老五马谡,字幼常。兄弟5 人并有才名,人称“马氏五常”,后世族人因以“五常”为家族堂号。
明太祖皇后马氏,性孝仁慈,永乐皇帝尊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皇帝追赠“孝慈贞化哲顺仁微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族人因以“孝后”为家族堂号。
明代回族天文学家马德鲁丁,因其测天之学而被称为大测先生,又“大测堂马”之誉,后以马为姓,子孙以“大测”为家族堂号。
浙江绍兴文英堂马氏,其家族“欲使后世子孙知人文之蔚起,英才之挺生者”,遂以“文英”为家族堂号;其后又分出齿德堂、四维堂、诚忍堂等堂号,
山东庆云县中马村马氏,以族人、近代爱国人士马龙诹( 1857-1940) 书室“藏挑堂”为家族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