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姓氏起源:
姓氏的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氏也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
姓氏主要来自:1、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2、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3、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4、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关于岑氏的姓氏来源说法如下:
出自姬姓,为西周初期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出出自百越族,出自秦、汉之际古百越民族娌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出自壮族,出自宋朝时期古僮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岑氏迁徙分布: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政治需要、战乱逃难、经济谋生、改朝换代、避讳改姓、复姓改单姓等原因有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于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的同时,也改变着姓氏的分布。
岑姓的迁徙分布主要有:
在历史上,岑氏曾经是一个光彩而神气的姓氏,尤其是汉、唐两代,棘阳的岑家人材辈出,出将入相,显赫万分,他们的子弟备受朝廷的重视,岑家也俨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汉朝的棘里,就是如今河南省新野县的东北。棘阳岑家的崭露头角,是开始于中兴汉室的光武帝之时,而头一个把这个家族引领上青云之途的,正是鼎鼎大名的光武帝大将岑彭。自岑彭之后,岑氏名望就扶摇直上,历经南北朝和唐朝,前后差不多一千年间,所享声誉始终不衰。
前清时期,在南方的广西又出了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在中法越南之役中,以“地营法”大战法军的“开花炮”,把来势汹汹的法军击败于临洮,其他各省闻风纷纷起而响应的抗法名将岑毓英。中法之役后,他曾高官厚禄,当到清廷的太子太傅,显赫不可一世。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殉难于蜀中,谥号为“壮侯”,后在凌云阁为功臣绘像时,被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立庙祀之,其后人多袭封。今古棘阳城遗址东一公里处的下庙村,就是岑彭故居所在地,直到如今有二十多户岑氏族人居住。
如今祖居地在广东、福建以及旅居海外的岑氏族人,大多尊奉岑彭的后人、宋朝名人岑尧俊为世祖,其氏根渊源仍在河南新野。
岑姓历史名人:
岑彭:字君然。后汉南阳棘阳人。后归刘秀(光武),封舞阴侯。
岑参:唐朝江陵人。官拜刺史。工于诗歌,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诗360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
岑春值:原名春泽,字云階。广西西林人,先后任广西布政使、甘肃布政使、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福建宣抚使粤汉铁路督办。二次革命后,被推为护国军都司令,旋又被推为军务院抚军副 长,摄行抚军长职权。民国6年广东军政府改组,被举为七总裁之一,并任主席总裁。民国9年10月,通电辞职,后隐居上海,不复过问政治。著有《乐斋漫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