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姓氏起源:
姓氏的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氏也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
姓氏主要来自:1、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2、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3、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4、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关于植氏的姓氏来源说法如下: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末期越国王族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源于天竺,出自古印度人之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柔然族,出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的植黎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植氏迁徙分布: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政治需要、战乱逃难、经济谋生、改朝换代、避讳改姓、复姓改单姓等原因有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于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的同时,也改变着姓氏的分布。
植姓的迁徙分布主要有:
植氏源起于古时越国王族后代,古越国原在今浙江中南部一带,战国初期得封于植邑,因此得姓。在其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即繁衍滋长于该地。晋室南迁至江东时,一些北方豪族也随之迁于今浙江中南部,并强行抢占土地,掳当地土人为奴,致使植氏避难四奔,南迁福建,西徙江西,北上安徽。
植姓历史名人:
植廷晓(?~公年元 971):东莞人(今广东东莞)。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将领。
植以进(生卒年待考):广东开建人。著名明朝孝子。文盲。家贫,居于山中。父早没,事母极孝。
植敏槐(生卒年待考):字穉青;四川邛州人(今四川邛崃)。清朝学者、教育家。清顺治八年举人。战乱之后,郡内书籍尽毁,以家藏《礼记存要》一书,教授诸生,达二十余年。筑室白鹤山南,学者称鹤山先生。
植尧兰(生卒年待考):广西怀集人(今广东怀集)。清光绪十六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二十名。
植久安(公元 1902~?年待考):四川邛崃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